手机版
首页 常识

“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”将公布,2025开始实施?谁会大受影响?

时间:2024-08-02 13:00:04

近些年,“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”不断引发网友热议,有消息表示,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,预计2025年开始实施,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。该说法真实性如何?由此生出的担忧有哪些?又对哪一类人群影响最大?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2022年9月20日上午,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展示了一组数据:预计“十四五”时期(2021年-2025年)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,占比将超过20%,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。2035年左右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,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%,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。由此引发的劳动力不足、消费能力不够、各类社保的分配压力逐步增加等问题也渐渐凸显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将新增4000多万退休人员,预计劳动力人口将减少3500万。

目前,中国实行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,女性干部55岁,工人50岁,然而,其实许多人到了退休年龄仍然精力充沛,他们的身体还能够承受工作的压力。于是,加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,延迟退休方案被一而再再而三提上台面,并且写入了十四五规划。毕竟只有延迟退休,才能够将退休老年人口转变成为适龄劳动力人口,从而有效的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和降低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那么渐进式延迟退休,到底是怎么个渐进延迟法?有两种理解,一是推行延迟退休的时间“渐进”,即经过一段过渡时间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,之后大家按新规定执行;另一种是延迟退休的方式“渐进”。比如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,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,直到2045年同时达到65岁。

但无论是哪种方式,延迟退休这一措施,就已经让不少人开始心生担忧。但说到底,都是一个关于未来养老的问题,并且对某几类人群的影响尤其大。

第一类人群就是企业单位的一线员工,他基本上是从事体力劳动者,因为年龄大了以后身体条件在逐步下降,想要再承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,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;第二类是一些女性退休人员,他们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周岁和55周岁,也就是说相对于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更早一些,如果延迟退休开始执行,就很有可能会从最年轻50周岁的女性开始进行顺延退休,最终的延迟退休年限相对也更长,周期也可能更长一些;还有就是灵活就业的群体,他们没有工作单位主体,自身需要承担全额的社保缴费金额,延迟退休可能意味着退休金的领取也会同步延迟,可想而知,或许会出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体不愿意继续参保的情形。

图片源于网络

多数人对于延迟退休都处于悲观心态,但延迟退休一定是不好的吗?其实一定程度而言,延迟退休对部分个人有一定的好处,例如,可以增加缴费年限,满足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要求,这对于参保时间晚,或者中间有较长时间的中断缴纳的情况的人群是有好处的,可以解决他们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问题,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相关养老权益;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或许能提高养老金待遇,目前我国已经保持了养老金连续18年上涨,并且2023年的财政预算已经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,因此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也毋庸置疑。这就意味着退休时间越晚,享受上涨的次数越多,个人缴纳的养老金余额也会越多。

关于“延迟退休”,虽然还未完全落定,但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也将不可避免,政策对70后的影响相对有限,对80后和90后的影响将更加直接。尽管延迟退休是解决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,但若不能得到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实施,那么就会让更多的人感觉不到它的好处。